信息学竞赛奖项是高考的“黄金跳板”:保送清北、强基破格、综评降分直通名校。算法思维与实战经验不仅强化学科优势,更在强基校测、综评面试中成为突围关键。
国赛直通清北:
信竞赛的“顶配通道”
信息学竞赛的核心跳板——NOI全国赛,其成绩可开启清北保送、强基破格等顶级升学通道。
▲图:进入省队后的清北升学路径
路径1:国家集训队保送
教育部《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基本要求》规定,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,可获得保送资格。
人数:每年NOI金牌前50名,入选IOI国家集训队,直接保送清北,2024年四川6人获金牌。
四川省作为全国信息学竞赛第一梯队,每年与浙江、江苏、北京等教育强省在NOI赛场上展开激烈角逐,展现出强劲的竞赛实力。
展开剩余82%▲图 2023—2024年竞赛强省金牌对比
路径2:强基计划——破格入围
强基破格: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全国金牌或银牌的考生,可破格(免初试)入围强基计划复试/面试。
2024年,全国约200人(金牌50人+银牌150人)获得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,四川省有18人(金牌6人+银牌12人)。
▲图 2023—2024年四川国赛获奖情况对比
近两年,四川省在国赛中都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,2023年、2024年都获得6枚金牌,银牌人数略有下滑。
高考多元升学:
竞赛赋能的“隐藏赛道”
路径3:强基计划——“复交南”模式
除了竞赛金、银牌破格入围外,还有2种入围强基计划的方式。
一是依据高考成绩入围(本文不赘述),二是通过部分高校的校测入围(“复交南”模式)。
以复旦、上海交大、南京大学为代表的10所顶尖高校,采用“复交南”强基选拔模式:在高考后、出分前组织校测,以校测成绩作为入围强基计划的关键依据。
▲图 “复交南”模式强基录取路径
校测初试:在高考后、出分前,高校安排初试,初试形式为笔试。
笔试按照报考专业设置不同的考试科目,比如浙江大学理学I类为数学和物理,理学Ⅱ类为数学和化学,基础医学类为物理和化学,人文历史类为语文和历史。
以校测初试成绩,按招生计划人数的3-6倍确定入围复试的名额。
校测复试:校测重点考察学科特长与创新潜力,并统一要求考生参加体质测试。
综合成绩计算:综合成绩=高考成绩(85%)+校测成绩(15%)。
竞赛生优势:高校初试难度大于高考,竞赛生在“复交南”模式中具备显著优势,其竞赛训练经历既契合高难度校测要求,又能在占15%权重的校测环节提升综合成绩竞争力。
路径4:综合评价
“综合评价”选拔是指综合学生的高考成绩、高校测试成绩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,从三个方面来录取考生的方式。
即:综合评价成绩=高考成绩+高校测试成绩+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。
▲图 综合评价模式录取路径
初审:对学生自述信、高中阶段成绩、学科特长、社会实践各个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核。
校测:不同高校的校测方式不同,如上海科技大学是举办“校园开放日”活动,以综合面试为主的多样性活动,全面考察考生综合素质;北京外国语大学以面试方式,进行外语和中文面试;南方科技大学在各省设置考点举行机试。
综合成绩计算:不同高校的综合评价成绩计算方式略有不同:
竞赛生优势:竞赛奖项在初审时是重要的荣誉证明,可提高初审通过率;部分学校认可竞赛奖项加分,比如南方科技大学,全国竞赛铜牌也可以在学校机试加5分;面试表现加分,竞赛生可通过介绍竞赛经历和成果,展现学科深度和综合素质。
规划建议
冲刺国赛奖项:锁定省队资格,争取金牌/银牌保送或强基破格。
主攻数理基础:强化数学、物理,匹配校测(笔试难度对标竞赛)。
优化校测策略:针对性训练强基(复交南模式)笔试与综评面试。
稳住高考底线:确保一本线以上,弱势科目重点突破。
动态调整路径:根据竞赛成绩,灵活切换强基/综评赛道。
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早鸟部落TRI(ID:znbltrb):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培养、科学研究、教育咨询和学业规划的服务平台。
发布于:四川省
下一篇:没有了